當前位置:探秘志 > 歷史趣聞 > 正文

明朝26皇子不準進京,清朝皇子卻不許離京,各有利弊,一目了然

據(jù)史料記載,朱元璋的26位皇子都曾被派去鎮(zhèn)守邊疆,遠離京城。

但明朝后的清朝皇子,卻無故不可離京,一輩子只能被圈在皇城之內(nèi),為什么這兩個朝代的做法如此不同。

明太祖朱元璋,早先是個放牛郎,出生草根的他,特別注重權(quán)力,所以他會盡自己最大可能,牢牢將政權(quán)掌握在自家人手中,就包括他登基后,不斷清理有功之臣,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(quán)。

明朝皇子 各封藩王

和其他大多數(shù)皇帝一樣,朱元璋也妻妾成群,老婆多了,孩子自然就多了。有資料顯示,朱元璋一生共有42個子女,其中有26個都是皇子

古代皇帝兒子,少了是煩惱,多了也是煩惱。畢竟皇位只有一個,這些同父異母的孩子之間,又沒有什么感情,日后一定會為皇權(quán)爭個頭破血流,魚死網(wǎng)破。

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(fā)生,朱元璋在兒子還未成人的時候,就封他們做藩王。

等皇子稍微長大一些后,就會被朱元璋派去鎮(zhèn)守邊疆,這就意味著他的每個兒子都手握兵權(quán)

除此之外,朱元璋還讓他們管轄自己所統(tǒng)治地區(qū)的居民,可謂是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。

朱元璋將兒子都派遣出去,無故不得進京的主要原因如下:

首先,就是我們剛剛講的為了將權(quán)力全部都掌握在朱家人手中,這樣即使以后發(fā)生動亂,也只能是他們手足相殘,最終明朝統(tǒng)治者還會姓朱。

第二點,就是為了讓太子順利登基,唐朝的玄武門之變,歷歷在目,朱元璋自然不想讓歷史重演。

為了自己的太子朱標,可以順利登基,其他兒子就只能被派至邊遠地區(qū),這樣就算他們有不臣之心,也沒有這個條件。

也正因如此,朱標死后,他的兒子朱允炆才能順利登上皇位。

第三點,就是為了穩(wěn)定明朝統(tǒng)治,明朝雖然已經(jīng)建立,但民間殘存的元朝勢力依然強盛,一些邊緣地帶仍然不太平。

如果此時明朝內(nèi)部發(fā)生內(nèi)訌,那些其他勢力一定會虎視眈眈,緊緊盯著這塊大肥肉,等到適當時機就出兵攻打明朝。

為了避免內(nèi)亂出現(xiàn),朱元璋直接從根源上解決問題,眾多皇子無事不得相見,各自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。甚至在朱元璋即將離世的時候,他還下令讓兒子們不用進宮。

就是在這種政策下,朱元璋在時他的兒子們確實沒有發(fā)生很大的矛盾,但是等到他去世后,朱允炆為了鞏固帝位,只能不斷削藩。

這也讓眾多皇子不滿,之后朱棣為了自保起兵謀反,并成功奪取政權(quán)。

可以說,朱元璋的這種政策很大程度上,避免了皇子們鉤心斗角,但卻讓他們權(quán)力過大,各個都會成為新皇的威脅。

清朝皇子 不得出京

反觀清朝,皇子們無故不得出京,每人都必須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。清朝之所以會實施這樣的政策,主要還是因為有明朝這樣一個前車之鑒。

除了將皇子們?nèi)苛粼趯m內(nèi),清朝的皇子還不會擁有管轄區(qū),更不會有自己管轄的居民,他們的府邸也只能建在京城。

為了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,清朝統(tǒng)治者甚至提出“無故出京師六十里罪與百官同”,這足以看出清朝對皇子們的管控之嚴。

雖然清朝皇子們沒有權(quán)力,但他們生活的卻很滋潤,親王年薪萬兩,世子6000兩,郡王5000兩,長子3000兩,貝勒2500兩,這足以保證他們一輩子衣食無憂

清朝的政策,確實可以避免皇子們出現(xiàn)擁兵自重的情況,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不利影響。

眾多皇子集中在京城無所事事,自然就會開始覬覦皇位。為了做最高掌權(quán)者,皇子們開始勾心斗角,爾虞我詐,這也讓清朝手足相殘的事件,屢次發(fā)生。

康熙晚年的“九子奪嫡”事件,其慘烈程度難以想象,當時還是皇四子的雍正皇帝,也是踩著手足的尸體上位,后期他為了讓自己兒子不手足相殘,選擇秘密立儲。

可以說明朝和清朝的政策,各有利弊,統(tǒng)治者的初心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(tǒng)治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亂。

明朝的做法是將所有權(quán)力都掌握在朱家人手中,清朝的做法是將權(quán)力掌握在天子手中。

但不論是哪種政策,都是對人性的考驗,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,又有幾個人能潔身自好。親兄弟尚且明算賬,更不用說同父異母的兄弟,他們之間的斗爭,只會更加慘烈。

除此之外,下一任掌權(quán)者,通常都會無限剝削兄弟們的利益,這也讓皇子們對權(quán)力的欲望更加強烈,畢竟如果自己不登上皇位,很有可能就會被新皇針對,到時候身首異處也未可知。

分享至:

歷史趣聞相關(guān)

郵箱不能為空
留下您的寶貴意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