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球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(zhàn),一種令人擔憂的趨勢正逐漸顯現:地球正在變暗。最近的研究表明,在過去的20年里,地球的亮度已經下降了驚人的50%。這個消息引起了全球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和深思。地球的變暗不僅僅是一個光學現象,它可能成為全球變暖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,對我們的星球產生深遠影響。
看到這個消息很多人都懵了,地球本身不發(fā)光,它怎么會變暗?
蔚藍色的地球
1946年10月,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組科學家和士兵發(fā)射了一枚V-2導彈。導彈上裝備了一個35毫米的照相機,從距離地面105公里的太空拍攝了一系列照片。這些照片的拍攝高度是之前的5倍,使科學家們成為第一批從外太空看到地球的人。盡管這些照片的分辨率相對較低,但它們讓人們首次真正看到了地球的外貌,確認了地球是一個球形的行星。但遺憾的是這是一張黑白照片,其本身的清晰度也并不高。
1968年,阿波羅8號任務的航天員看到了地球日出的景象,他們迅速拍下了這個令人驚嘆的瞬間。這張照片捕捉到了地球的藍色和白云,以及無垠的宇宙空間,給人們帶來了對地球的全新認識。而人們也終于看到:地球遠看的確是一顆發(fā)著微微藍光的星球,地球的藍光哪來的?這其實是對太陽光的散射和反射效應所導致的。
地球的光從何而來?
太陽是地球最主要的光源。太陽是一個巨大的恒星,通過核聚變過程產生了巨大的能量,并將這些能量以光和其他電磁輻射的形式釋放出來。太陽的光以光速傳播到地球,穿過大氣層,照亮了地球的表面。這種來自太陽的光被稱為太陽輻射。
當太陽的光線到達地球的大氣層時,會被大氣層散射,使得天空變得藍色。這種散射稱為雷利散射,它更有效地散射較短波長的藍色光。因此,從太空看地球時,由于大氣層的雷利散射,地球呈現出蔚藍色的外觀。
除了太陽光的直接照射和大氣層的散射,地球還會反射一部分光線。地球表面的物體如陸地、海洋和云層,會反射一部分入射光。這種反射光的組合形成了地球的表面亮度和顏色。所以,從太空看地球時,我們看到的藍色星球是太陽光照射地球表面后的反射效果。
最近的衛(wèi)星圖像顯示,地球相比于過去幾十年,其本身不管是亮度還是色彩都遠遠不如。有科學家甚至預言:2166年地球可能表面干涸迎來末日。從預測的圖像來看,地球舉目望去一片荒蕪,令人不寒而栗。雖然有人認為這幾年周圍的環(huán)境正在變好,但實際上地球的亮度的確正在變低。
根據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》的研究,從1988年到2017年,從太空看向地球,地球的整體亮度正在變暗,短短20年時間已經變暗了50%,地球已經從原本的蔚藍色變?yōu)榱巳缃竦纳钏{色。
為何亮度變低?
科學家們研究了太陽光的強度,結果發(fā)現無論是其他行星的反射光還是太陽光本身,多年來都沒有什么變化,這意味著真正的問題出在地球身上。換言之,地球吸收了更多的光,反射的光因此變少了。
當太陽光到底地球后,它會被云層、冰雪、海洋甚至陸地也會反射光。地球上曾經有一個休倫冰期,它發(fā)生在大約24億至21億年前,那時全球大部分地區(qū)都被冰雪覆蓋,導致大量太陽光被反射回去。地球沒有吸收到足夠的熱量,從而溫度越來越低,休倫冰期因此持續(xù)了三億年,隨后可能是一場大規(guī)模的火山爆發(fā),才使得氣候逐漸變暖。
休倫冰期的存在也使得科學家們將目光放在地球的環(huán)境變化上,經過分析,有科學家認為:如今地球變暗實際上是全球變暖所導致的,并且這種情況可能還會加劇全球變暖。這是因為全球變暖導致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可能與地球變暗有關。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影響云層形成和特性,降低層積云的形成幾率,使得層積云轉變?yōu)樗榉e云,大量陽光因此能夠透過云層縫隙直接照射地表,而不是被云層反射回太空。
云層主要由水滴或冰晶組成,其反射率因云的類型、厚度和組成而異。一般而言,云層的反射率范圍在0.3到0.9之間,意味著它們可以反射30%到90%的入射太陽光。云層越厚密和明亮,反射率通常較高。地表的反射率就很難達到云層的水平,不同的地表特征,如冰雪、水體、植被、沙漠或城市等都具有不同的反射率。例如,新鮮的積雪可能具有很高的反射率,可達到80%,而深色的森林或海洋表面的反射率就較低,約為10%到20%左右,反射光的減少使得地球變暗。
地球到底怎么了?
地球亮度變暗很可能加劇全球變暖問題。因為反射率低,意味著吸收率高,更多的熱量被留在了地球,溫度將會越來越高。這可能形成一個惡性循環(huán),吸收得越多云層就越少、云層越少吸收得就越多。就像休倫冰期一樣,一旦氣候朝著某種趨勢變化,很可能就難以扭轉,我們很可能遭遇一個3億年的“現代熱期”。很多人可能并不覺得這有什么問題,畢竟地球這么多年了啥都經歷過。3億年的休倫冰期對地球完全沒啥影響,甚至更早期地球本身就是一個“火球”。
這點兒溫度變化對地球可能算是小場面,但對人類來說卻很可能是滅頂之災。全球變暖目前正導致極端的高溫天氣增加,這對人類的健康產生直接影響。高溫天氣增加了中暑、熱衰竭和心血管疾病等的風險。此外,變暖還導致疾病傳播途徑的變化,如蚊蟲傳播的瘧疾和登革熱等疾病擴散范圍增大,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。山東大學趙琦教授的研究表明,從2000年到2019年期間,平均每年有500萬人因氣溫相關原因死亡,占全球總死因的9.43%,這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健康。
若全球變暖繼續(xù)下去,地球就會變得越來越熱,總有一天溫度和氣候將不再適宜人類居住。為此中科院地質學家丁仲禮院士對外表示:這不是人類拯救地球的問題,地球比現在溫度高的時期在歷史上比比皆是,地球根本用不著人類拯救。人類需要拯救的,恰恰是人類自己。地球不會因此毀滅,毀滅的只是物種,包括人類。
結語
地球變暗的過程并非單一原因所致,而是由多種復雜的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結果。其中,全球變暖是最主要的推動因素之一。隨著溫室氣體排放和人類活動的增加,地球的氣候正在發(fā)生變化,而這對大氣和環(huán)境的影響直接導致了地球亮度的下降,而地球亮度的下降又將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,形成一個惡性循環(huán)。
全球變暖導致氣候的不穩(wěn)定和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加,這對地球上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產生了直接影響。海平面上升、冰川融化、珊瑚礁死亡、森林火災等現象破壞了物種的棲息地和生存條件。這些變化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、物種滅絕以及食物鏈的破裂,從而對整個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功能和穩(wěn)定性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。
全球變暖還引發(fā)了降水模式的變化,導致一些地區(qū)出現干旱和洪澇等極端氣候事件的增加。這對人類的飲用水和糧食產量構成了威脅。干旱導致水資源短缺,洪澇則破壞農作物并引發(fā)疾病傳播,這導致饑荒、營養(yǎng)不良和社會不穩(wěn)定,對人類的生存和發(fā)展造成重大影響。
事到如今,我們必須行動起來,不是拯救地球而是需要拯救我們自己。
最后,由于平臺規(guī)則,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,才會被認定為鐵粉。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可以點個“關注”,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。
不斷有科學家強調 地球目前正處于第六次生物大滅絕
我們所生活的地球還有宇宙,會不會是外星人創(chuàng)造的?
2032年世界末日是假的,專家辟謠2032世界末日是虛假報導
2032年地球會毀滅嗎?地球2032年滅亡過程圖片(模擬圖)
比鄰星離地球多遠:約4.2光年(約40萬億公里)
阿爾卑斯山為什么會消失?全球變暖持續(xù)驟減(2050年消失)
人類為什么不探索地心 目前技術條件未達到(和地心人無關)
NASA探測不死鳥小行星,2135.9.25將撞上地球(世界末日)